近日,有企業向筆者反映,在為工程項目申請銀行保函過程中遇到了麻煩,銀行方面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具保函,導致工程進度受阻、資金周轉困難。類似這樣“拒收銀行保函”的情況時有發生,企業該如何應對?面對銀行的“拒收”行為,又該怎么樣保障自身合法權益?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。
銀行業內“合規”風氣的盛行,導致銀行工作人員在為企業出具保函時更加謹慎。由于銀行保函具有信用擔保性質,稍有不慎就可能給銀行帶來巨大風險。因此,一些銀行為了規避風險,對保函業務嚴加把關,甚至出現“一刀切”的情況,以各種理由拒絕為企業開具保函。
銀行會根據企業的資質、信用情況來評估其開具保函的風險。如果企業資質不夠,或信用記錄不佳,例如曾出現過拖欠貸款、票據違約等情況,銀行就會認為其開具保函的風險較高,從而拒絕為企業提供此項服務。
有時候,企業在申請銀行保函時,無法向銀行提供清晰的保函使用目的,或所給的用途不明確、不合理。在這種情況下,銀行出于謹慎考慮,有權拒絕開具保函。因為根據不同用途,保函的風險程度也會有所不同。
開具銀行保函需要有相應的擔保物,如果企業無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,或抵押物質量不高,銀行就可能拒絕出具保函。在實際工作中,一些企業的資產大多為不動產,而銀行偏向于選擇可變現的優質抵押物,因此也成為“拒收”的原因之一。
面對銀行的保函拒收行為,企業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妥善解決:
企業應首先了解銀行拒絕出具保函的原因,積極與銀行溝通,詢問是否有可改進的地方。通常情況下,銀行會明確說明拒收的原因,例如企業信用問題、用途不明等。了解原因后,企業可根據反饋進行相應的改進,例如整改企業信用記錄、完善申請材料等。
如果與銀行溝通后仍無法達成一致,企業可將申請目標轉向其他銀行機構。不同銀行對保函業務的風險控制標準不完全一樣,或許一些銀行會更符合企業的需求。企業可多跑幾家銀行,將自己的需求與銀行的業務政策進行對接,提高申請通過率。
在選擇銀行時,企業可考慮以下幾點:
了解銀行的保函業務偏好:不同銀行有不同業務重點,一些銀行更偏向于為特定行業或企業類型提供保函服務,例如國有銀行、大型商業銀行更傾向于為國企、大型企業開具保函;一些城商行、農商行則更關注本地企業。
關注銀行的風控標準:各家銀行的風控標準不同,一些銀行的風控較嚴,一些則相對寬松。企業可向銀行詢問具體保函業務的風控要求,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銀行。
企業信用記錄是銀行審核保函申請的重要參考之一。因此,企業應盡量改善自身信用狀況,及時還款、償還債務,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。在信用建設上,企業可采取以下措施:
按時公布年報:企業應按時公布年報,保持信息透明,展示企業良好形象。
修繕企業經營狀況:將企業經營狀況調整到**狀態,包括改善財務報表數據、降低負債比率等。
增強企業品牌影響力:通過提升產品質量、擴大市場份額、樹立行業口碑等方式,提高企業品牌價值,改善企業形象。
企業在申請保函時,應向銀行提供詳細、合理的保函使用說明。在實際業務中,保函常用于工程擔保,企業可與工程方協商,提供詳細的工程款支付計劃,說明保函在工程中的具體用途。此外,可補充提供一些附加材料,如工程合同、協議書等,讓銀行更清楚地了解保函用途。
為了獲得銀行的保函支持,企業應盡量提供充足、優質的抵押物。可將企業的應收賬款、存貨等流動資產進行抵押,或提供可快速變現的房產、車輛等。在準備抵押物時,應注意以下幾點:
選擇適宜的抵押物:可與銀行協商,了解其偏好的抵押物類型,例如一些銀行更傾向于應收賬款質押。
評估抵押物的價值:確保抵押物的市場價值充分、可變現,以滿足銀行的風控要求。
注意抵押物的風險:一些抵押物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可預知風險,企業應充分考慮并做好相應預案。
現實中,由于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,往往導致銀行保函被拒的情況發生。以下是一個典型案例:
某建筑企業為中標一個大型工程項目,需要提供總額為 1億元的銀行保函,作為項目履約擔保。該企業向其主承辦銀行申請開具保函,但遭到銀行拒絕。經詢問,銀行給出的拒絕理由是該企業的應收賬款有大量壞賬,且有部分票據曾出現違約情況,企業信用記錄不佳。
面對銀行的拒絕,該建筑企業可采取如下措施:
整改信用記錄:企業可通過加快應收賬款周轉、加強賬款清收力度,改善企業的應收賬款狀況。同時,積極與之前票據業務的合作方溝通,妥善處理違約情況,改善企業信用形象。
補充抵押物:企業可提供工程項目所需的材料、設備作為補充抵押物,向銀行展示充足的還款能力。
選擇其他銀行:若以上措施仍無法獲得主承辦銀行的支持,企業可向其他銀行尋求幫助,或尋求與該銀行有戰略合作關系的銀行,往往會獲得較好的支持。
銀行保函是企業開展業務、參與項目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,當遇到銀行保函被拒時,企業可采取上述措施積極應對。在申請保函時,企業應提前充分準備,了解銀行要求、改善企業資質,提高申請成功率。同時,也可根據實際需求,選擇其他類金融機構的保函服務,以備不時之需。
企業在操作過程中,應注意與銀行保持良好溝通,提供真實有效的材料信息,確保合法合規。而銀行也應積極履行企業金融服務職責,在合規前提下,為企業提供合理的保函支持,助力企業健康發展。